山东政策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策法规 >> 山东政策 >> 正文
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20-08-26    作者:    点击:[]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按照《山东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部署,现就加强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省技术创新中心是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和策源地,承担着推动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颠覆性技术、高端跨界融合技术研发与转化应用,带动产业迈向高端、抢占产业技术创新制高点的重要任务。中心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核心,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实行开放运行科研模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管理,成为创新资源富集地。

第三条省技术创新中心坚持“高点定位、机制创新、追求卓越、引领发展”原则,面向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和我省重大技术需求,重点在引领产业发展、跃升产业链高端潜力强的技术领域科学布局,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四条省技术创新中心履行重大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示范职责,积极构建新型科研体制,集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凝聚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强化政产学研用金服协同,开展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到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创新,加速相关领域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和重大科技成果的熟化、产业化进程,提升全省重点产业竞争力,引领产业发展。

第五条省科技厅负责省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管理和宏观指导,系统规划,科学布局,严格履行中心设立、调整和撤销方面职责。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对省技术创新中心进行运行绩效评估,研究制定支持中心建设和运行的相关政策措施。各市科技局和省直有关部门、单位(以下简称“主管部门”)负责协助做好对本地区、本行业省技术创新中心的日常运行管理和业务指导。

第二章建设条件与程序

第六条省技术创新中心由行业龙头企业、平台型公司以及具有优势的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等牵头,有关企业、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及新型研发组织参与建设。

第七条省技术创新中心牵头建设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1.在山东省境内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处于行业引领地位,具有行业公认的技术研发优势、领军人才和团队。

3.创新组织能力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关重点学科的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有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基础,具有广泛联合产学研各方、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合作网络、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的优势和能力。

4.拥有完善的科研基础设施和先进的科研装备,具有为创新研发活动提供资源支持和持续较高科研投入的实力,创新效率和效益显著。

5.已有高水平科研成果产生并应用,具有相关领域核心技术知识产权。

6.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承诺给予支持且已有一定规模的前期投入。

第八条申请组建省技术创新中心程序:

1.申请建设。牵头组建单位编制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明确中心重点技术领域和研发方向、组建模式、重点任务等,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省科技厅。

2.论证审核。对符合全省技术创新中心布局规划的建设方案,省科技厅组建由领域技术专家、创新管理专家、科技政策专家等组成的专家组,采取实地考察与现场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咨询论证,督促指导建设单位根据专家组意见进一步完善建设方案。

3.批准筹建。经专家组评估论证,认为符合组建条件的组建申请,省科技厅公示征求意见,公示期七个工作日。公示期无异议的,由省科技厅发文批准筹建。中心筹建期内,所在设区市人民政府、省直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确保如期实现相关条件保障。

4.编制规划。在获得筹建批复后六个月内,牵头建设单位应在经批准建设方案基础上,编制形成中心发展规划,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送省科技厅备案。规划期一般不少于五年。

5.评估认定。省技术创新中心筹建期一般不超过三年。筹建两年后进行评估,达不到建设标准的取消筹建资格。筹建期满后,由建设单位提交认定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科技厅。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进行认定评估,评估通过的认定为省技术创新中心,命名为“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英文:Shando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of ***);评估未通过的,给予一年整改期;整改期满仍未通过认定的,取消筹建资格。

第三章运行管理

第九条省技术创新中心应注册独立法人实体。前期暂不具备注册法人实体条件的,在筹建期内准予探索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运行机制,筹建期满建立独立法人实体。根据组建模式的不同,中心可以采取企业、社会服务机构等不同类型的法人实体。

第十条省技术创新中心设立理事会(董事会)、专家委员会、管理执行机构,实行理事会(董事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形成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政府等多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运营、良性互动的内部治理机构。中心理事会(董事会)、专家委员会成立后报省科技厅备案。

1.理事会(董事会)由中心参与建设各方选派代表组成,负责中心重大事项决策。中心主任通过公开招聘方式遴选,由理事会(董事会)审定并聘任。

2.专家委员会由行业内知名专家和企业家等组成,主要负责研判行业发展重大问题,提出中心研发方向、技术路线、团队组建等重大事项的意见建议。

3.中心可以组建专业化管理团队作为管理执行机构,也可以依托专业化机构管理。

第十一条牵头建设单位是省技术创新中心投入的主体,承担重大科研设施、项目研发、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投入责任。参与共建的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可以采用会员制、股份制、协议制等方式共同投入。鼓励设立建设发展基金,引导金融与社会资本参与中心成果转化和项目投资。中心利用自有资金、社会科研资金、成果转化收益等逐步实现独立运营。

第十二条省技术创新中心是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鼓励各项改革举措先行先试,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主要任务包括:

1.探索建立新型科研体制机制,在运营管理、项目实施、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大胆改革创新,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构建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管理运行机制。

2.加强资源开放共享与产学研合作,强化与上、中、下游企业和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创新力量协同,链接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创新力量,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网络。

3.创造性落实科技经费管理、知识产权归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国家和省改革政策,赋予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选择权,探索打造“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构筑高端人才聚集地,吸纳集聚一批相关领域顶尖人才,建设结构合理的创新人才团队。

4.立足全省相关领域和产业发展,开展技术创新战略规划与产业路线图研究,提出产业重大技术创新目标和方向,组织实施相关领域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产学研协同攻关。积极承担相关领域国家和省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加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形成与产业链相匹配的核心知识产权群,增强引领产业发展能力。

5.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组建专业化技术转移团队,提供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及专业化科技服务,推动关键共性技术转移扩散,推进重大科技成果熟化、产业化。

6.推动创新成果服务社会。搭建专业化众创空间和各类创新孵化载体,打造集大中小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个人创客协同互动的众创平台,辐射带动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加强与各类科技园区和创新基地的深度融合,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发挥对区域创新的辐射带动作用。

第十三条省技术创新中心实行年度报告制度。从批准筹建次年开始,中心每年2月底前,编写上年度工作总结和本年度工作计划,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科技厅。

第十四条建立省技术创新中心动态管理机制。中心通过认定评估后,省科技厅委托第三方机构,以三年为周期对中心进行定期绩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继续支持、整改或撤销等重大事项。

第四章政策保障

第十五条省科技厅与省技术创新中心所在设区市人民政府或省直主管部门签署协议,按责任分工在政策、资金、项目、土地、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为中心建设发展提供支持保障。

第十六条将省技术创新中心纳入省基地建设专项支持范围,建立稳定支持机制,支持中心牵头承担省级以上重大科技创新任务。

1.评估合格的,探索采用省市联合或省科技厅与省直主管部门联合定向委托的方式,支持中心承担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和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

2.中心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的,省科技计划给予配套支持。

3.升级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省财政科技资金给予1000万元后补助支持,用于增强科研条件,提升创新实力。

第十七条引导科技资源向省技术创新中心聚集。支持中心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形成一体多翼的创新平台体系;支持中心通过省级以上重大人才工程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支持中心建设院士工作站和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人才。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201712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21130日。

上一条:山东省关于印发科技创新支持新旧动能转换的若干措施
下一条: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管理实施细则


地址:中国·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红旗中路186号    
电话:86-0535-6011497    传真:86-0535-6011497     E-mail:ldukjc@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本站信息
WWW.SCIENCE.EDU.CN    Copyright   2020  鲁东大学 科学技术处  
鲁ICP备号:09096634 鲁公网安备:37060202000109号